当前位置:首页>投稿>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时间:2024-10-02 01:34:37 来源:榆树网 作者:一只团团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榆树网

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该怎么办?榆树网

甚至没有任何人能给你提供帮助,又该如何破解这孤立无援的困境?

谭元春说:读木兰,未可以闲闲比喻读之。

览卷沉思,而后恍然大悟:勇于出发,不忘初心,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他认为木兰“带香奁,无男子征戍之气”,亦刚且柔。

这才是为人处世之道,刚毅果敢,又留有一丝余地。

这首古诗,是家喻户晓的乐府民歌,木兰的巾帼形象更是人人传颂。

它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传奇,引发人们的思索与探讨。

全诗不足四百字,故事也没有什么曲折,却体现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处事智慧。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01、关于果断

原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前一刻还在哀叹家中男丁稀少,下一刻便果断决定从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当机立断,才能避免反受其乱。

苏轼有句话说得振奋人心:“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

果断素来与勇敢是孪生姊妹,能在困局中快速下定决心,便已具备了勇敢的品质。

就像一千多年前的木兰,她的坚毅果敢非常人能比:

在一个妇女多以织布为生的时代,她要出去抛头露面,与男子为伍,易遭诟病;替父从军,有违背旨意之嫌;战火无情,恐马革裹尸还葬……

纵有千难万难,亦往矣。

反观如今,“拖延症”盛行的社会,有些人面对困境时都是能拖一时是一时,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

殊不知更早的商鞅有言:“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每次好不容易有所行动,却因为畏首畏尾而搁置,导致一事无成;每次好不容易想解决一道难题,却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举棋不定,导致功败垂成。

何其真实。

人人都有自己的顾虑,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果断抛弃自己的顾虑。

乃至有些人总会拿自己的顾虑甚至软肋来充当自己失败的挡箭牌,既让人无语,也让人感到悲哀。

抛开顾虑,下定决心,才有挣得未来的可能;果断出发,开辟道路,才能看到柳暗花明。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02、关于准备

原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人力有所不逮时,便得善假于物,准备充分。

作为一个从未打过仗的闺阁女子,木兰并不是一头热血莽撞出征,而是买好各种装备,整装待发。

这说明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妇道人家,至少她知道何为府兵制。

毛主席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时的木兰已初显军事学识。

关于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早有所悟。

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鲲鹏每次都是等到大风拨海搅浪时,准备凭借着六月的大风飞向万里苍穹。

远游之人亦是如此: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这道理浅显,在心理准备方面也同样适用。

木兰上战场也是做好了思想准备的,即使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

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是一名豪放旷达不输“诗仙”李白的诗人,但他的经历可比李白的艰难困苦得多。

刘禹锡因为“永贞革新”一再被贬,导致毕生壮志未酬。

但文人学士向来不乏怀才不遇之人,所以他被贬到蛮荒之地时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他身居陋室而怡然处之,还四处探访风俗人情、游山玩水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一贬就是二十三年之久,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根本支撑不下去。

连白乐天都看不下去,说他“二十三年折太多”。

但思想觉悟极高的刘禹锡却只是高兴后生人才辈出,还劝慰乐天振奋精神。

刘禹锡蹭蹬一世,发迹难得,抱着“亦知合被才名折”的思想准备依旧为国效力,且让自己本该贫乏的生活多了几分诗意和淡然。

《礼记·中庸》中写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生万难,筹备为先,这是底气。

红尘百戏,成算在心,留得体面。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03、关于坚持

原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争是无情的,将士们十年里出生入死,幸运的荣归故里,不幸的魂归九泉。

在这样惨烈持久的战场上,木兰从未打退堂鼓当逃兵,而是在腥风血雨里咬牙坚持,不打退敌人誓不还乡。

最后木兰凯旋而归,从她本可以获得的高官厚禄就可看出她的战绩斐然。

也许木兰都想不到,身为女儿身的她能够像男儿一样在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毕竟她的初心只是不想年迈的父亲受苦。

反思己身,即使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惧怕,不当逃兵,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顽强地与困难搏斗,勇于突破自己,也许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才是《木兰诗》所要传达的人生理念。

从古至今,遭遇巨大变故的文人志士都是凭藉着一股野草般的韧劲坚持到最后,然后完成人生的洗礼。

史铁生在风华绝代的年纪失去双腿,曾经优秀又心怀赤忱的少年顿时陷入萎靡的黑暗。他是最有理由自暴自弃,荒废人生的。

事实上,他确实妄自菲薄过,也想自甘堕落。但他还是靠着爱和一股不认命的韧劲与病魔作斗争,并坚持写作三十八年。

荣获“鲁迅文学奖”的《病隙碎笔》,总共二十万字,他却花费了四年时间,因为这是他在治疗之余为数不多清醒的时间完成的。

这个坚持的过程是磨人的,是痛苦的,难熬的,但他还是完成了。

因为他相信:“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到幸福。”

世人经常为自己感到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与结果不匹配。即便身怀绝技,却不肯坚持到底,半途而废,徒叹奈何。

古人言:小水长流,则能穿石。

其实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持续不断地朝自己的目标进军,真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因为这需要坚定的内心和顽强的毅力才可以做到。

《荀子》有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近,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量。

而当目标实现的那一刻,就叫厚积薄发。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04、关于物质

原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心理学家马斯洛反对物质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决定论。他认为人的主观行为是由自身需求和自由意志决定的。

《木兰诗》中,皇帝亲自接见了木兰,赏赐无数,还生怕不够,任她说出所求。

也许木兰并非视金钱如粪土,但离家多年的她,在战争结束后只想与家人团聚,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

这是多少锦衣玉食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木兰只要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马,飞奔还乡。

淡泊名利,重视感情,可见木兰并不是一个在战场上杀红了眼或被富贵迷了眼的工具人,且不忘初心,这也是她历经千年仍然永垂不朽的原因。

众所周知,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曾经也想指点江山,建功立业,期间反复出世入世,最终因为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

归隐后的他“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即便“草盛豆苗稀”,也依然悠闲自在,饮酒作乐。

问他为何能在乱世担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之名,他回到:心远地自偏。

他对卑躬屈膝而来的锦衣玉食不屑一顾,即便在黑暗的社会里温饱都成问题。

因为对他来说,心灵的富足与自由远甚于那些身外之物。

杜牧有言: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并不是说不让众生追逐名利,而是不要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黄白之物是重要的,但必要时也是可以看轻甚至放下的。

因为总会有些东西会比金银财宝更重要,比如感情,理想和天地间自由自在的风。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木兰诗的诗意详解(《木兰诗》的诗意)

05、写在最后

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木兰诗》一篇,那就是:

智慧。

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摸索出来的智慧,就是为了供后人瞻仰和学习的:

果断处事,事前准备,坚持不懈,看淡荣华。

人世箴言,浓缩于此。

天地悠悠,人生不过数十年,不如学习先辈早已归纳好的智慧,少走些弯路,早登彼岸。

毕竟,择其善者而从之,也是先贤早已教给我们的道理。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作者:周雪琴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06567.cn/tgzt/731590.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