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投稿>

大学恋爱的看法,大学恋爱的看法和观点

大学恋爱的看法,大学恋爱的看法和观点

时间:2022-08-09 03:52:27 来源:榆树网 作者:一只团团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怀春与钟情之花,结出的果实自然就是爱情了。大学,是怀春钟情之人的集聚地,也自然而然地应该是爱情的高发地了。榆树网

我是上过大学的。在我的大学时期,当然也见过、听过不少形形..的爱情故事,也有过在大学里谈恋爱的经历。这些故事和经历,虽说发生在大学校园里,但其中油盐酱醋的气味,依然是不可避免地相当浓厚。榆树网

接到大学通知书以后,作为一个处于钟情年龄段的毛头小伙,我自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玫瑰色的憧憬。比如,期望在浪漫的大学校园里,能遇上一位祝英台那样的红颜知己。两人同窗共读,相帮相扶,比翼双飞。我想,很多男生在踏进大学校园之前,大约都会怀揣这样的梦想。同理,结识一位梁山伯,自然也是女生们的祈望。以男生的心理而论,在梦想遇上祝英台的时候,是不会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梁山伯的。反过来也是这个道理。

在我的大学时代,男女比例严重倒挂,女生绝对称得上是紧缺资源。有人曾经戏称,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女生简直就是“葱花”。就拿我们中文系78级来说吧,130多个学生中,只有二十来个女生。至于那些理科系部,就更加惨不忍睹了,光棍班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全不似如今,情况整个颠倒了,大学里一片阴盛阳衰的景象,让我们这些过来人艳羡不已。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爱情是什么,大学里的爱情又是什么?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还是秉烛共读、相互促进?是轰轰烈烈、海枯石烂,还是平平淡淡、相帮相守?说不清楚。对于这个问题,其他人的回答,恐怕也是见仁见智。比方说,有个体育系的老乡曾很老实地对我说,他在大学期间,就想收获一份“105”式的爱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通常是五十二块五。这对当时的年轻人而言,算是比较高的收入了。他的意思,是找个大学毕业生当老婆就行。到底是学体育的人,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而学艺术的比较实际物质一些,择偶标准通常比较明确具体,比如家庭条件、身高相貌、来自哪里等等,那时人们的大城市优越感是很强的。而我,就是这样被人按图索骥地划入择偶范围的。这个后面再说,此刻暂且按下不表。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曾撰文称,由于紧缺资源意识浓厚,导致我们系的女生们都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入校头几年都比较绷得住,因而本系同学之间婚配率不是太高。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感情这东西,应该是只求合适,不求最好。两情相悦,方能擦出花火。不是有句老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么?外人看着再般配、再合适的组合,但是人家俩人就是没感觉,或者剃头挑子一头热也不成不是。

读大学时,我自忖是个不太受女生待见的角色。比如嘴巴比较尖刻,爱拿别人的弱点开涮;学习不够刻苦,懒散爱玩;资质平平,没啥夺人眼球的才华特长;爱发个牢骚,言行 “愤青”色彩比较浓厚等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向往甜蜜浪漫的爱情,不妨碍我渴盼女生们的关注青睐。我之所以没有对本系女生展开攻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毕业以后,有位女生曾对我说,在学校时不少女生都对我有看法,认为我架子太大,对女生们爱搭不理的。我听了大呼冤枉,因为这看法实在是一种误解。

从择偶的角度来看,本系女生对我而言,大体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年龄性格等原因,可以直接予以排除型的,这个就不必多说了。

第二种,是让人望而却步型的,这里有两个例子。

其一,有位男生因为倾慕某位女生,就偷偷给她抽屉里塞起了情书。而这位女生却不解风情,将情书上交了辅导员。辅导员又比较简单生硬一些,在全年级会议上公布了此事,并且在公布时使用了一些刺激性语言,弄的那位男生灰头土脸,足有两三年的时间没面子得很。此事,使那位女生成为了不少小伙的公敌。人家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你也有不接受的权利。如果你认为不合适,尽可以婉拒,何至于采取那么不留情面的极端方式?你又有啥了不起的?毕业以后,一次同学聚会聊起此事的时候,一位知情者说,那位女生其实婉拒了好几次,但是那位男生也太死皮赖脸了些,没完没了地死缠烂打。那位女生实在是不堪其扰,方才出此下策的。话虽这样说,这件事当时使一些不明就里的男生,对那位女生抱有一些成见,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其二,某天上晚自习的时候,一位女生背起书包要往教室外面走。一位男生满脸是笑地套近乎:“XXX,你是要去阅览室吧,帮我占个座位好吗?”他的那点心思,应该是路人皆知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位女生很不给面子,她杏眼圆睁,满面怒容,厉声呵斥道:“想占位子自己占去,嬉皮笑脸的干什么!”那男生被训的呆若木鸡,半天没回过神来。周围的旁观者们,一时间也都目瞪口呆。

这种类型的女生,自然会使那些脸皮不那么厚、胆子不那么大的男生们,对其敬而远之。

第三种,是自视甚高型的。一次暑假开学后,一位男同学愤愤不平地对我说,他是跟一位女生一起乘火车回校的。在车上闲聊时,那女生很有些不屑地说,咱们系的男生要家庭没家庭,要模样没模样,要才华没才华,有啥可牛的啊?一个个没数劲儿的。解释一下,她说的那个“家庭”,指的是家庭条件。对这种显失公允的评价,那哥们儿很是不忿。“我看八成是因为没人追她,她的心理有些变态了。”说完这事儿之后,他又有些恶狠很地补充道。

对于其他那些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子们来讲,听了这番话以后的感受,也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对于这种类型的女生,我想是不会有多少男生前去自讨没趣的。

第四种,是不食人间烟火型的。我们系里的有些女生,实在是太文学了一些, 整天言必称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茅盾郭沫若。有位同学曾经有些苦恼地告诉我,他就找了这样一位文学女生。两人毕业以后分配到了两地,好不容易见次面,文学女生却总是天真烂漫地对他说:“我给你朗诵一首诗吧?”而对他那些待洗的衣物视而不见。我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我也知道,找老婆不是吟诗作对写文章。

对于这种类型的女生,很多男生大约是只能欣赏或者仰视,而不可能有其他非分之想的。

年轻的时候,我虽说没啥本事,但可恶的自尊心,却一点也不少。对于第一和第四种女生就不必说了,而对于第二、第三种女生,我是不敢胡乱招惹的。一旦她们发了毛,给我闹个大红脸下不来台,那就太没面子了。所以,我之所以对本系女生保持一定距离,完全是出于一种自卑和心虚,而不是什么架子大、瞧不上人。

茫茫人海之中,我们也许错过了属于自己的最佳,同时也被别人所错过。对于凡夫俗子来讲,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其实是一种奢侈品,是轻易消费不起的。自己不是梁山伯,就不能指望自己的另一半是祝英台,反之亦然。我们虽然有幸迈进了大学,但却并不能使自己就此脱胎换骨。所以,大学时期的爱情,也难逃窠臼。居家过日子,那种相濡以沫的依恋感、天长日久的习惯性,比那些绚丽烂漫、虚无缥缈的所谓爱情,更实在、也更可靠些。

我的一位同学曾感叹:大学时期,我们不懂爱情。那么,现在就懂了么?我看也未必。

我读大学的时候,对于那些未婚的男女生来讲,谈恋爱是属于明文禁止的行为之一。系里管学生的头头们和辅导员,在我们一进校就将这一点公之于众,并不时利用各种机会敲打那些试图越界的学生们。但纵是如此,也不能阻止那些春心萌动的小伙姑娘们,费尽心思地搞一些地下小动作。

大约从入学后第一学期开始,就有男女同学偷偷摸摸地出双入对了。起初,是刻意营造一些看上去像是巧合的相遇,例如去阅览室查资料坐在一起,到图书馆借书凑到一块儿,在背静处背英语单词赶巧碰见,等等。到后来,交流逐步就走向深入。比如晚间到校园外的庄稼地里“散散步”、周日跑到郊外河边树林“谈谈心”什么的。尽管他们自己觉得事情做得挺隐蔽,其实旁观者对他们那点小伎俩心知肚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适龄男女之间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基本都抱着成人之美的心态,没人成心去戳破或搅黄人家的好事。

我读书的那所大学,是一所师范院校,设有艺术、外语等系部。那时学艺术的大学生,一般都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身必定有些天赋,因为招生数量极少,竞争胜出不容易;二是家庭条件尚可,起码能买得起一件乐器什么的。全不似如今,凡是文化课不行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天赋、家庭条件是否具备,通通一鞭子赶去参加“艺考”大军。

当时我们学校的艺术系、外语系女生,一个个捯饬的花枝招展、香风扑面,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活像骄傲的白天鹅。一般系部那些土头巴脑的男生,她们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外向的她们,谈起恋爱来也是不管不顾,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敢卿卿我我、亲亲热热,管它什么劳什子的恋爱禁止令呢。多年以后,一位带过艺术系学生的老师对我说,当时他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管制本系学生谈恋爱。放任不管吧,上面不高兴。真去管的时候,又没人理他那一套。到后来,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出大的事情来,就懒得再去过问干涉。

而其他系部的学生们,相对胆小低调一些,对学校的规定心存忌惮,谈个恋爱还要煞费苦心地掩人耳目,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神神秘秘。

因为艺术系、外语系的女生比较摩登显眼一些,我们系的一些同学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比方说,一位同学以喜欢音乐为名,假装向艺术系一位女生借乐谱来看。在归还的时候,里边就夹带了一份小小的情书。可能是那位女生不解风情,也可能是她想显摆或者抬高自己,就把这事儿宣扬的人尽皆知,弄的那位男生很没面子。

再比方说,一位男生对一位艺术系女生一见钟情,随即展开狂热攻势。在旁观者看来,那位女生的相貌其实一般般,比如有恶作剧者,就曾在背地里给她起了“背影”、“二百米”两个外号。意思是看她只能看背影,或者从二百米之外看。到如今我还认为,这两个外号起得太有才了。至于那位男生追她的动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还是仅仅因为她是艺术系的摩登女,说不清楚。两人虽然轰轰烈烈地处了一段时间,后来还是劳燕分飞了。

浪漫,大约是恋爱中的男女,人人都心向往之的元素。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在这方面的追求,似乎更为明显、强烈一些。但是虚幻的浪漫,在生活的现实面前,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比方说,我们系有位男生,爱上了艺术系的一位女生。两人恋爱的那些日子,那叫一个如胶似漆。但当毕业分配时,女生去了大城市、男生去了小城市之后,女生就提出,两人结合的先决条件,是男生必须调往她所在的那座大城市。而对那位男生而言,这又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位同学于假期外出旅行期间,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红颜知音。他们谈文学、谈人生,一见钟情。后来,就发展成了热恋关系。无奈两人相隔数千里,为解相思之苦,只能频频鸿雁传书。为了爱情,这位同学毕业后,千里迢迢,远赴他乡,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但由于相处甚短,双方在性格、习惯等方面,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婚后的柴米油盐当中,曾经的浪漫就只能靠边站了。磨合无果,两人的婚姻便也寿终正寝。

还有一位颇具诗人气质的同学,爱上了一位西北边陲的姑娘。两人的恋爱,同样热烈浪漫。姑娘回到西北以后,两人商定先行领证。由于路途太过遥远,交通实在不便,姑娘便把结婚证明寄了过来,让男方找个替身去把证给领了。这位同学就找到了我们班一位好说话的女生,冒充新娘一起去领了结婚证。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那位西北姑娘就变卦了,又把离婚的相关证明寄了过来。无奈之下,我们那位倒霉的女同学,只好又陪人家去办离婚证。因而便有人打趣道:“XXX招谁惹谁了,好端端的一个大姑娘,大学还没毕业,就结了一次婚、离了一次婚。”

由于当时大学里禁止谈恋爱,所以在校方制作分配方案的时候,情侣的因素,通常是不予考虑的。而分居两地,往往又是大学时期爱情的主要杀手。有一对跨年级恋爱的男女生,女生高一级,先行分配到了一座著名的海滨大城市。当得知男生无望分到那儿的时候,女生写来了一封情深深、意切切的信,尽管表示了万般不舍的心情,但其中的关键词,却是“分手”二字。

那位男生虽说跟我不是一个系的,但因为是老乡,平素多有来往。他在伤心难过之余,将女生来信拿给我看。我发现,那封信写了有三张信纸之多,每张纸上都遍布疑似泪痕的斑点。于是,我便劝慰那位老乡道:“你也别太生气了,人家姑娘对你还是很有感情的,你看看这信纸,人家可是流着泪写的这封信啊。”没想到他老兄苦笑着怅然慨叹:“兄弟啊,你也太天真了,我还不了解她么?谁知道那是不是她故意洒上去的水啊!”

对于芸芸众生来讲,热烈浪漫的爱情,其实是一种易碎品,经不起岁月的磕碰。不知是不是因为过于追求浪漫惹的祸,我们年级同学们的婚姻之路,是不那么顺当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年级130多人中,除去三分之一强入学前便已结婚的大龄学生,其余在大学期间开始爱情之路的人,后来出现婚变的,竟达20余人次。不管怎么说,这个比例都太高了一些。按绝对数算,都超过百分之二十了嘛。也正因为如此,展现在我眼中的大学时期爱情,并不都是美好的一面。

大学时期的男女们,如果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追求,立足现实,以找对象过日子为目标去谈恋爱,婚姻反而比较稳定长寿。比方说,我们年级有两位相恋的男女同学,双方都来自农村,各方面条件大体相当。而且两人对于分配去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在毕业分配时,两人都提出愿意到分配计划余额较多、相对偏僻的一个地方去工作。对于这种要求,校方自然乐得顺水推舟,也不管他们是否违反校规校纪谈恋爱了。两人后来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过起了小日子,婚姻生活至今和和美美。(未完待续)

壹点号谷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06567.cn/tgzt/453456.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