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投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时间:2024-04-16 21:40:14 来源:榆树网 作者:一只团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全面提升我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近日,省教育厅在郑州召开“凝练新时代大学精神,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座谈会,全省30余所高校的学生处处长、教务处处长参加座谈。榆树网

会上,与会代表结合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就如何推动具有中原特色的新时代大学精神凝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创新性构架“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言献策。榆树网

凝练新时代大学精神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一、大学精神的凝练应体现新时代中国教育特色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大学精神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的影响。新时代,如何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为国家、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此次座谈会探讨的一大主题。

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凝练不能“空洞无味”,不能“以偏概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处处长曹震认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教育大会“九个坚持”的具体要求来归纳提炼。大学精神应包括时代要素或历史方位,应包括育人要求或人才特点,还应包括治学方向或大学的职能体现。

河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肖艳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精神也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拥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报国情怀,自觉担当社会责任。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张宝强认为,在大学精神的凝练过程中,我们可以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精神中的先进理念,但绝不可以照搬照抄。我们必须立足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用中华精神为师生构建永久的精神家园、提供牢固的价值认同、塑造大写的人格灵魂。

河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焦有宙表示,新时代的大学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公平公正的校园环境下,学校既要规范学生具体行为和适度增加学习压力,又要从各个角度为学生提供发展的途径和空间,做到规则制度内的限制和激励措施并存,真正实现学生回归课堂、回归学习的本分,回归创造和发展的大学精神。

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秦西京提到,在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凝练,最关键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特色,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思想,以继承和传承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综上所述,作为一所大学,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时代赋予大学的特色,方能凝练中国教育特色的大学精神。

二、大学精神的凝练应凸显河南区域特色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沉稳厚重,孕育出了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因此河南省大学精神的凝练必须立足河南实际,走有中原特色的建设之路。

郑州大学学生处处长刘超认为,河南特色的大学精神可以从根植中原文化,做出彩河南人上来凝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河南特色的大学精神可以从“担当”精神上来凝练。

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曹震表示,我省的大学精神凝练应立足于河南的具体情况。一是要充分结合....调研指导河南时的明确指示——河南要打好“四张牌”;二是要充分体现河南特色,体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特点,体现中原人民朴实、务实、有担当、有抱负的特点。

中原工学院学生处处长田华泉提到,我省新时代大学精神,应该是在具有鲜明新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统领下的省域特色的大学精神。凝练河南新时代大学精神,要从中原大地所培养的能够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映射的精神着手。

洛阳师范学院的秦西京表示,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凝练,除具备创造、批判和社会关怀的大学精神的普遍特征外,还要能反映出中原文化特点,又要体现学校自身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信阳学院学生处处长余婷婷提出,新时代我省的大学精神可以从“务实”“创造力”“社会责任”这几个角度去延伸、提炼。我省高校应把传承发展新时期焦裕禄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不讲官话、老话、空话,创新性继承,创新性发展,把以焦裕禄精神为源头的特色精神完全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马荣华表示,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具有我省特色的新时代大学精神凝练。全省高校步调一致,“大活动”“大项目”共同推进,展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高校在统一的..进行经验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时代精神养成教育,凝结成全省学生工作的精品,从而形成河南省高校教育特色。

大学精神不是空中楼阁,离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很近。作为一所大学,不仅要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更要主动创新继承,创新发展,如此,方能凝练具有凸显河南区域特色的大学精神。

三、大学精神的凝练应彰显学校特色

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不仅能提升整个大学的精神内涵,更能增强大学生及教职工们的自信心。因此,如何在大学精神凝练中彰显学校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郑州大学的刘超表示,应着力培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彰显学校大学精神。省教育厅举办的“河南最美大学生”宣传推介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省学生工作战线同志们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校学生工作的特色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靳如军提出,大学精神的凝练需要以新时代背景为依托,借助多个文化..来共同搭建。从软硬件环境的完善、榜样形象的塑造到工作内涵的挖掘,多方齐发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形成。多维度地感染与教育,促进整个校园文化朝着正向、积极的方向迈进,由此集聚产生的能量会逐渐成为代表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大学精神。

河南警察学院学生处处长刘世富谈到,河南警察学院一直致力于推进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营造特色鲜明的公安文化铸警育人氛围。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学院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三坛两堂一工程”思想文化育人体系,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具体化、实践化,形成了新时代学院政治建警、文化育人的新模式,推动了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凝练。

许昌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周银超表示,大学精神与办学特色紧密相连,没有特色就谈不上精神。因此,要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生根,支持高校独立自主办学,在专业设置等方面给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支持和鼓励高校探索符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这样才会有凝练大学精神的基础。

开封大学学生处处长孙勇提到,在充分培育、凝练具有各自特色的精神内涵基础上,河南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精神内涵中都应当包含一个“同质”的精神——“信”。这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统一的。当前河南在全国范围内有些负面的评价,应该说都和“信”有关。全省高校应通过加强对河南206万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努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诚信体系建设。

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的张宝强表示,河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因粮而立,为粮而育,以粮而为,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品格特质。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使河南工业大学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李会联表示,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需要和地方文化相结合,和自己的办学历史相契合,需要和大学的传承相契合,应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精神。孕育于河南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形象表达,我们要对河南的四大精神进行创造性改造,创造性发展,形成新时代的大学精神,一校一精神。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处长楚胜认为,河南省大学精神的凝练,应该利用中原文化优势,突出河南味道和文化特色。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利用地域特色,推进了“许慎文化”建设,将学校打上许慎文化的烙印。依托新校区和许慎文化园毗邻关系,与之结成“校”“园”共建单位,全方位、多层面开展许慎文化进校园、入脑、入心活动。

一校一品,一校一精神,都是大学精神的现实展示。各个学校介绍的本校大学精神凝练,不仅从自身历史出发,还与地方文化结合,与自身的传承契合,更能多维度地体现具有新时代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也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标。

四、大学精神凝练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更加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因此,学生工作更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多方发力,推动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形成。

来自中原工学院的田华泉表示,当前阶段,应充分发挥大学生评优评先的指挥棒作用,把“三好学生”评选改为“五好学生”评选,尤其是要以此为切入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借以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张义华认为,完善而具有实效的大学制度是形成大学精神的重要条件,要在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中维护大学精神。学校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推行主辅修专业互换教学改革措施,学生可以自主选课学习,符合主辅修专业互换条件的,可在毕业时申请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互换,最终可获得双学位。

郑州大学的刘超认为,创造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创造性人才培养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为..,培育了一批有特色的创新项目,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例如,设立创新基金,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成绩优秀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来彰显大学精神。

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郑云表示,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坚持4年一轮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深化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融合发展的“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师资型人才、其他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后备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探索实施“4+3+1”本硕连读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完善主辅修制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处长秦方奇说,学校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一系列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及选择权。学校施行弹性学制,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业修读时间,提前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提前办理毕业。学生可自主选择修读专业,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在学科专业群内,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自由转出,专业群之间学生须经所在学院批准后方可转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选择辅修专业,符合辅修专业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授予辅修学位;实施免听免修制度,符合条件学生可以办理课程免听免修手续。

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张东初表示,学校通过启动学业警示制度并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严把“出口关”,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给予每名学生两次机会(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以切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业的指导和学风建设,学校自主研发了学业预警系统,系统包括学业预警、学籍警示两大类。预警系统目前共有校级、院级、教务级三类角色,以菜单式引导,按不同职能部门需求显示相关功能界面。后期学业预警系统将开放学生角色,学生可查看自己的预警状态、过程成绩信息等其他分析功能。

许昌学院的周银超认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应以传统的保稳定向以支持学生学习进而支持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发展。学校加强思想引领,改革创新奖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追求卓越的积极性。比如,许昌学院利用“河南最美大学生”宣传推介活动,每年评选出学校的最美大学生,并设为许昌学院最高荣誉,高于“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来自南阳师范学院的靳如军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美学工”评选和“河南最美大学生”宣传推介活动的开展,对凝练具有我省特色的新时代大学精神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到校园文化的无处不在,从学生工作者中感受到亲切细致的关怀,从身边的榜样楷模中感悟进步的价值与意义。

来自洛阳师范学院的秦西京提出,“大美学工”评选等活动的开展,既是正能量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责任担当。在活动中,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学工队伍能够结合工作实际勇于创新,这是大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建议省教育厅设置专门的研究课题,用理论来指导现实中的实践活动。对在活动中成绩突出的高校,要给予荣誉,更要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帮扶支持,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和“大美学工”团队。

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凝练应体现新时代中国教育特色、凸显河南区域特色、彰显学校特色。为期两天的座谈会,代表们畅所欲言,为下一步我省新时代大学精神凝练和高校学生工作的谋划与设计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推动我省高校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把好“舵”抓住“根”守住“魂”

提升大学精神文化软实力

王继东 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

大学精神作为对大学核心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练和时光里沉淀下来的精华,内含着大学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内涵丰富,作用巨大。一方面,它是对大学办学理念的集中表达,指引着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它树立了大学师生员工应共同尊崇的价值理念,并以此促进大学内每个个体的素质养成。

近几年,我省高校学生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工人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通过深挖高校学生工作内涵、丰富学生工作载体、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等,积极凝练和培育新时代大学精神,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维护了高等教育公平公正。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格局初步形成,高校招生行为有序规范。二是推动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开展..、健全规章制度、创新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模式、开发报到证网上办理系统,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深化了高等教育改革。按照“能减则减、能简则简、能并则并”的原则,取消招生章程、转学、转专业和部分学籍信息变更等相关工作审批,改革学历证书发放形式,做好学籍学历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四是提升了高校育人水平。通过开展“大美学工”、“河南最美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展演及河南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创新创业标兵”评选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工作内涵,有效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五是推动了出彩新人培育。拓展河南高校学生对外交流渠道,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用大学生的人生出彩来推动中原更加出彩。

当前我们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对高等教育、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到,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坚持和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要求出发,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谋划和推动高等教育振兴。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700万,我省在校大学生206万。如何使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人成才,使我省从教育大省、人才大省转变为教育强省、人才强省,是摆在我们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命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大学精神如何在“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高校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是要牢牢把好“舵”,确保高校育人方向正确。高校在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把好“舵”,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精神的“鲜亮底色”,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和要求,抓好马克思主义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思想“五进”行动,积极培育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二是紧紧抓住“根”,深入丰富高校育人内涵。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教书育人,大学精神培育亦是如此。各高校在凝练大学精神内涵的过程中,要从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大学使命、办学理念及学校特色等多个维度考虑,不断挖掘、整理和阐释自身业已形成的大学精神传统和内容;要强化对科学精神的执着,对民族、国家和社会使命的担当,对个体道德操守及为学能力的培养,并时刻丰富和发展大学精神;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尤其要突出中原特色文化和学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这种大学精神的引领和熏陶下,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生潜心学习读书。三是切实守住“魂”,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功能。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国梦、强国梦。各高校要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凝聚提升高校精神文化软实力;要立足全球化和本土实践的双重视野,积极回应..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回应亿万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谈大学精神的内涵和新时代特征

卢克平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和准则,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引领、规范、凝聚、激励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诠释大学精神、把握其新时代特征,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对学校历史传统、精神品质、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逐步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广泛认同、自觉践行、世代传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指南。

大学精神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无论大学精神的表述如何变化,但大学精神的育人本质不会变化,大学涵养生命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核心价值追求不会变化,始终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

河南大学坐落于黄河南岸的古都开封,建校106年来,受教育强国使命感召,承办学之初开放理念,得中原文化长期滋养,经抗日战争烽火淬炼,特别是自身饱经沧桑、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影响,经过一代代河大人的不懈追求,涵育形成了以“前瞻开放、百折不挠、海纳百川、严谨朴实”为核心的深厚广远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新时代特征

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是永恒的,同时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被赋予新的内容,构成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被赋予了新要求新使命。相应地,这些新要求新使命赋予了大学精神新的内涵,形成了新时代大学精神的鲜明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其所处的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制度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在办学理念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把大学的办学目标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体现立德树人使命担当。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大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坚持立德树人,不仅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也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应根据新时代新要求不断丰富内涵,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体现立德树人这个时代要求和使命担当。

三是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然要求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练新时代大学精神的思想指导、目标引领和道德基础,进而通过发挥大学精神的德育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四是树立深化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我们应根据新时代要求不断对大学精神内涵进行丰富和深化,既要将改革创新完全融入大学精神,又要在改革创新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彰显大学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完成这个要求,我们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精神内涵,使大学精神体现新时代对办学方向、使命责任、价值取向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这样,大学精神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才能引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大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办大学就是办氛围

卞科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

文化氛围是大学立德树人的土壤,是追求真理的风气,是崇善向美的气氛,集中反映了该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办一所好的大学,不但要有湖水荡漾、树影婆娑的校园景观之美,更要营造念兹在兹的大学文化氛围。因此,在我看来,办大学就是要办氛围!

一所好大学要营造求真求是的科学氛围。大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文化,深深地蕴含在育人为本和科学为根的大学之道中,是大学人所追求的严谨学术态度、科学学术作风、深厚学术底蕴和深广学术气度的显著标志,是教育的起点。一所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要善于营造富有严谨、求实、科学、创新和追求卓越态度的学术氛围,以此来教育人、引导人、提升人、发展人。学校要优化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环境,为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创造宽松、宽容和宽厚的条件,为新思想的萌芽提供阳光和沃土。广大教师要坚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树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格,追求创新笃行、献身真理的学术风采,涵养述所未述、发所未发的学术内涵,发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学术气度,多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广大学生要养成“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氛围,坚守诚信、勤于学习、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和质疑,积极追求真理。

一所好大学要营造崇善向上的人文氛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完善理想人格的“崇善”是实现“至善”的前提,其核心在以人为中心,与心灵为善、与人为善、与社会为善、与自然为善。大学要营造崇善的环境,健全向善的制度,传播行善的正能量,以教师潜心教学治学的敬业精神、关心关爱学生的育人情怀和求善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学生,鼓励学生“日行一善”“善小为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直面人生、积极奋斗的幸福感,将崇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科学知识教育融为一体,形成富有生命力的人文素养。

一所好大学要营造尚美向美的文艺氛围。尚美向美的大学文化就是要以美益德、以美启智、以美怡情,提升审美情趣,陶冶师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性灵和自觉。大学要赋予校园景观以审美价值,学术报告厅要庄重、教室要严谨、体育场馆要充满朝气、园林亭阁要赏心悦目,各种雕塑要有形式与蕴含美,要打造艺术课堂、道德讲堂、诗词书画、民风民俗、高雅艺术、文体活动等集课程教学、学生艺术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美丽校园环境于一体的综合美育资源,让充满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运动之美、心灵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氛围愉悦人的心情、抚慰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实现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的合一。

一所好大学要营造尊重劳动的文明氛围。劳动是社会对个体最基本的要求,既是个人的生活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大学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在劳动中扎根中国大地,认识自我、体悟生活,了解国情民情。学校要积极构建劳动教育项目体系,采用必修课程、德育实践、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艰辛,习得劳动本领,践行勤奋实干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提升精神境界,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用劳动书写人生,用劳动开创未来。

一所好大学要营造敬畏生命的伦理氛围。敬畏生命是健康生活的态度,是让生命更有价值的途径,其内涵是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显生命价值。大学要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大写的人,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保障,通过融入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生命的内容,拓展生命的意义,营造品生命之美、养道德之美、展心灵之美的氛围,把敬畏生命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结合起来,让生命像花朵那么温柔可爱,像峰峦那么稳定清晰,让生命更有方向感和使命感,以严肃认真的生命态度实现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德技兼修的“大国工匠”

许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优良的大学精神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内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建校近90年的老校,有其自身的历史底蕴和优势,在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发展进程中,在新时期继续传承“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人精神,为学校“十三五”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黄河水院始建于1929年,前身是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创办人为著名人士张钫。学校1998年改制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南省和全国水利行业第一所高职院校。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步入全国先进高等职业教育行列,并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示范性建设验收优秀院校。80多年行业办学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建校以来,学校共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名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为治黄和水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时代,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教育成果和改革经验,切实增强教育自信,建立健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体制机制,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教育的中国智慧。

学校经过多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和探索,始终坚持“坚定不移地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办学定位,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水利,服务社会”的服务定位,坚持“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定位,坚持“以水为主,以工为基,文、经、管、艺多科相容”的专业定位,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定位,凝练出“技能人才的摇篮,技术服务的基地”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的教育理念及“以社会需求为依归,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和特色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支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

在总结学校“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与水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历史名校圆梦、办学质量提升、教学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校园文化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升等八大工程,修订完善优质院校建设方案,提出“做好党建、做实基础、做强龙头、做大服务、做优示范、做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学校强化“四个一流”和“两种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内部治理,提升综合实力;按照“依据产业调结构、产教融合建专业、深化内涵强特色”的思路,做实、做精、做强优势专业群;按照“建机制、搭..、强队伍”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科学规划,发挥辐射引领功能,共享建设成果;继续做强、做精、做优水利专业群,引领全国高职水利专业建设。

要办成一流高职确实需要有不断探索、积累、长期坚持并为之奋斗的历史过程,同时也要经过社会实践考验。新时期,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学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学生和教师发展,谋思办学资源高效益,科学规划、重点突破、盘活机制、培优环境、聚焦重点、破解难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保证自身发展可持续,借力十九大新要求和国家战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塑造:兼容并包 守正创新

施昌海 信阳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

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和寄托所在,体现着高校的品位和特质。一所好的高校,必然会有一种凝聚师生智慧、体现办学传统、激励全校上下奋发进取的大学精神。如北京大学的“为国图强、兼容并包”精神,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河南大学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精神等,无一不彰显着名校的独特气质和魅力。

信阳学院作为省会郑州以南的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经过15年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已拥有2.3万余名在校生和2300余亩美丽校园,形成了优良校风学风,并在毕业生考研深造率等方面走在同类院校前列。当前,学校理事会和党委、行政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程中,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创建一流民办高校,助力中原更加出彩,正积极谋划以兼容并包、守正创新姿态,深入推进学校大学精神凝练。

兼容并包以滋养学校底蕴和气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吸收国内外众多办学历史悠久、发展成果丰硕的名校大学精神内涵,同时广泛吸纳本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是民办高校进行大学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可靠方式。一所高校的大学精神凝练,一般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经过一代又一代办学者和师生的共同培育和历史积淀,才能真正得到本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成为学校的发展动力,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而我国民办高校大多办学历程较短、经验积累有限、文化底蕴不足,难以很快以自身的力量完成这样一个蜕变过程。因此,运用名校的大学精神丰富本校师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师生的行为境界,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实际上,民办高校借用名校的大学精神推进自身大学精神建设,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对此,信阳学院深有感悟和体会。学校举办者高峰和高云等同志本身就是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优秀学子,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教师也大多毕业或来自于老校名校,这本身就使得信阳学院这所新生的学校天然含带了诸多名校的精神基因,平添了名校的办学理念和治校传统。

为了使全校师生更为直观地领略国内外名校大学精神风采,学校不仅经常邀请国际国内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而且通过举办“2018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信阳)论坛”等大型高端学术会议,邀请大批名校名师莅会演讲,对师生进行思想启迪和智慧熏陶。在此基础上,学校最近还专门研究,决定在校园中心区域建立“中外百家名校校训广场”,使其成为学校大学精神建设的示范基地。

守正创新以固本正源奋发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规范办学和科学发展,既是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信阳学院一直坚守的办学原则,这应当成为学校大学精神的本质和底色。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学校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理事会和党委、行政对思想政治工作共同负责、齐抓共管,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五心教育”“全员导师制”等育人工作品牌和..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在守正固本中勇于创新,用创新精神和成果增强守正固本信心、推进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建设学校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办高校本身就是国家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产物。信阳学院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发展历程,始终体现着举办者和广大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奋斗情怀。

今天的信阳学院正在阔步迈向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矢志创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民办高校,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勇于奋发进取的创新精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习..最近在巴新APEC会议上发出的号召,将激励信阳学院师生以具有广阔视野和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在创建一流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宏大事业中做出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教务系统)

统筹 | 陈凯

责编 | 黄发强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最权威教育信息发布..

长按..关注教育权威资讯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06567.cn/tgzt/675019.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